白露時節(jié),秋意漸濃,晝夜溫差拉大,空氣濕度驟降,人體常出現(xiàn)口干、咽痛、皮膚緊繃等現(xiàn)象。此時飲食需順應自然規(guī)律,以潤燥養(yǎng)肺、滋陰潤腸為主。以下十種食材可以在此期間享用~
白露節(jié)氣必吃十大食物
1.龍眼
福建福州民間素有“白露吃龍眼,補氣又安神”的習俗。龍眼果肉晶瑩剔透,甜中帶微酸,富含葡萄糖與鐵元素。當?shù)厝顺⑿迈r龍眼與銀耳、枸杞同煮,一碗溫熱的甜湯下肚,既能緩解秋燥帶來的疲憊,又能改善睡眠質(zhì)量。需注意的是,龍眼性溫,體質(zhì)燥熱者不宜過量食用。
2.烏雞
在浙江蒼南,白露家家燉烏雞已成為傳統(tǒng)。當?shù)厝藢蹼u與白芍、白術、百合等“十樣白”食材同煲,湯色清亮,肉質(zhì)軟糯。這道菜不僅補血養(yǎng)顏,還能增強免疫力。搭配姜片與黃芪,可進一步提升溫補效果,尤其適合體虛人群。
3.百合
百合性微寒,味甘,是秋季潤燥的明星食材。北京胡同里常見的百合粥,將干百合與小米、紅棗同煮,米香與花香交融,入口綿密。若咽喉不適,可將鮮百合與梨片、川貝燉煮,清甜中帶一絲藥香,對咳嗽有奇效。
4.冬棗
河北滄州的冬棗在此時最為甘甜,果皮薄如紙,果肉脆嫩多汁。每100克含維生素C高達243毫克,遠超柑橘。將冬棗切片與銀耳、桂圓同煮,或直接拌入酸奶中,既能補充營養(yǎng),又避免了高熱量攝入。
5.核桃
陜西秦嶺山區(qū)的核桃仁飽滿油潤,富含α-亞麻酸與蛋白質(zhì)。當?shù)厝肆晳T將核桃仁炒香后與黑芝麻、蜂蜜混合成“核桃醬”,涂抹面包或拌入米飯。搭配西蘭花、雞胸肉炒制,既保留堅果香氣,又兼顧膳食均衡。
6.番薯
廣東沿海地區(qū)常將番薯蒸熟后撒上椰蓉,香甜軟糯。番薯葉則被制成涼拌菜,焯水后淋上蒜油,清香撲鼻。其富含膳食纖維,能促進腸道蠕動,緩解秋季便秘問題。番薯粉條與瘦肉湯搭配,是贛南客家人的傳統(tǒng)秋菜。
7.鰻魚
蘇州人講究“白露鰻鱺霜降蟹”,此時的鰻魚最為肥美。老蘇州家庭會將鰻魚與白蘿卜同燉,蘿卜吸飽鰻魚油脂,湯頭鮮甜濃郁。鰻魚刺身搭配山葵與醬油,是日式料理的進階版,但需注意控制攝入量以防膽固醇過高。
8.螃蟹
陽澄湖大閘蟹在白露前后陸續(xù)上市,蟹黃膏肥,肉質(zhì)緊實。上海人家常將螃蟹與生姜、黃酒同蒸,蟹肉蘸姜醋后入口鮮甜。體質(zhì)偏寒者可將螃蟹與山藥、黨參燉煮,平衡寒性的同時增強滋補效果。
9.海參
大連海參因水質(zhì)純凈而聞名,白露后進入最佳食用期。青島人偏好將海參與雞肉、枸杞燉湯,湯色乳白,口感滑潤。涼拌海參搭配木耳、黃瓜絲,清爽開胃,適合秋季餐桌上解膩。
10.茶飲
安徽祁門紅茶產(chǎn)區(qū)的白露茶,因采摘時晨露未晞,葉片含水量充足,茶湯呈現(xiàn)琥珀色,香氣持久。當?shù)厝肆晳T用山泉水沖泡,或加入菊花、枸杞調(diào)制“三寶茶”,既能提神醒腦,又能緩解秋燥。
白露節(jié)氣的飲食選擇需結合地域特色與個人體質(zhì),上述食材既保留了傳統(tǒng)養(yǎng)生智慧,又融入現(xiàn)代健康理念。通過合理搭配與適度烹飪,既能滿足味蕾,又能為秋冬過渡期筑牢健康防線。